台海风暴:郑成功与大明王朝(出书版)(33)

作者:日]陈舜臣 阅读记录

“赐教不敢。阁下所望之物,除兵马外,皆能在我琉球获得。鄙人拙见,阁下要成大事,必善用我琉球……据我所知,幕府已声明不会涉足大明战事。但众所周知,幕府的声明并非大明的圣旨,未必作数。”

“郑家和幕府都通上气了?”林统云诧异道。

幕府坚持锁国政策,不太可能对别国政变出兵增援。按常理说,郑芝龙的求援信别说送到幕府了,长崎奉行这关都过不了。

“据传,幕府的将军阁下收到郑家求援后召集了家臣商讨,主战派力压保守派。幕府那头已在厉兵秣马,准备出兵增援了。”平川语气笃定。大陆方面的情报关乎琉球存亡,若非板上钉钉,他岂敢妄言。

郑芝龙派遣使节黄征兰、陈必胜两人五次三番地出使长崎,长崎奉行将此事呈予幕府,经过数月讨论,江户方面终于在同年十月给出了回应。将军德川家光召集了大老[1]酒井讃岐守忠胜[2]、中老[3]松平伊豆守信纲[4]、阿部对马守重次[5]、阿部丰后守忠秋[6]等一众幕府大员出谋划策,井伊扫部头直孝[7]还征询了御三家[8]的意见。

“殿前议论是何结果,我等无权知晓。但传出的消息称,在御三家中,尾张阁下和水户阁下赞成驰援,纪伊阁下反对。”平川言之凿凿,可见此事不容置疑。

“只有纪伊阁下一人反对吗?”这可大大出乎林统云的意料。

“这事确实匪夷所思。但太阁[9]远征朝鲜距今不过五十载,应该有许多人都对此耿耿于怀吧。”

平川的女儿此时奉茶而来。

“这是小女玉茂。”平川介绍道。玉茂恭恭敬敬地行了礼,然后迈着娇弱的步子退下,好似隐隐薄雾被一阵轻风吹得无影无踪。平川的五官不协调地聚集在面庞正中,面相犹如狆犬[10],而那姑娘容貌俏丽,约莫二八年华,冰肤雪肌不似南国之人。奇怪的是,他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挚友郑成功的身影。两人似乎并无相似之处。郑成功生得黑黢挺拔,一身顶天立地的男儿气概;而眼前的姑娘盈盈弱弱,手中的茶盘仿佛就能将她压垮,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搀扶。原来是这样。林统云恍然大悟,郑成功虽是顶天立地的男儿,但自己也无时无刻想要协助他,替他筹谋分担。恐怕就是林统云的这种心境,将毫不相干的二人联系在了一起。

平川笑道:“林公子此刻一定在纳闷,小女玉茂分明生于四季如夏的南国,怎肌肤如此雪白?”

林统云的确好奇,尤其他身为画师,对色彩极为敏感。但想来,这异常的雪白肌肤或许是病理所至,他便不敢妄问了。

“在下失态,让阁下见笑了。令爱确实是冰雪佳人,在下不禁赞叹,别无他念。”

“不瞒林公子,这世间知我膝下有女者寥寥无几,是我有意隐瞒的。”

“这是为何?”林统云好奇地问道。

“岛津氏觊觎的可不只是我们与大陆的商贸关系,对于美人,他们更是会不择手段地占有。”

“噢,竟有此事……”

“这便是琉球人的可悲命运。这份屈辱,大明人将要亲身体会了。”

琉球败给了岛津,正如大明败给了鞑子。明朝人素来称关外的满族为“鞑子”,此称呼源于突厥系的塔塔尔族,用来称呼通古斯系的满族显然是不对的。但在汉人,乃至于日本人眼里,从塞外而来的外族部落都是“鞑子”。而林统云刚到琉球的这年,正巧碰上稳坐北方的清廷将日本难民经由朝鲜送回国。幕府为此写了一封感谢状,借由朝鲜政府呈递给北京。据说,感谢状由林道春[1]执笔,他在信中称清廷为鞑靼国,朝鲜见状,说此称谓有误,将其改成了清国。平川的话中之意很明白,大明人败给清朝,下场不会比琉球人好到哪里去。

平川又笑道:“说远了。御三家之中,只有伊纪大纳言[2]反对出兵增援,理由有二:一国出兵,兴师动众,若无功而返,则自取其辱,且与外国结仇,乃永世之害。倘若我军凯旋,得其地却远隔重洋,相当于荒地,于国无益,他日必是隐患。然而众大名多是主战派,陛下更是跃跃欲试。这还只是其一,将军还有其他考量。”

“噢,愿闻其详?”

“将军想凭此次远征解决浪人的问题。”

在大阪夏之阵结束后这三十年里,浪人问题始终困扰着幕府,甚至有说法认为,岛原之乱的根源就是浪人问题。随着幕府根基逐渐稳固,留给浪人的生存空间所剩无几。要解决这一难题,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发动一场战争,但这显然和德川“太平盛世”的精神背道而驰。既不能在本国大动干戈,那不妨出兵海外,故将军家光才会不顾锁国政策,对郑芝龙的求援跃跃欲试。

林统云恍然大悟道:“竟还有这缘由?是在下浅薄了。”

“然而幕府最终还是选择静观其变。”

“噢?只因伊纪大纳言态度强硬?”

“这是其一,传闻井伊大人最后也站在伊纪大纳言这边。但还有一个更关键的缘由。”

“望不吝赐教。”

“江户已得知福州失守,隆武帝身死。”

“到头来,幕府还是畏惧战斗了……”林统云眺望窗外,眉头紧锁。他不是在责难幕府政权的怯懦,只是想起挚友那形单影只的身影,他心疼不已。

平川道:“事到如今就不瞒公子了,向幕府汇报福州战报的不是别人,正是琉球。”视与大陆的贸易为命脉的琉球,自然要时刻把握大陆的形势。

林统云叹道:“阁下方才说贵朝给北京递了文书,想必已经准备好换个贸易对象了?”

“正是如此。”

“若如此,贵朝只能和郑家断绝关系。无论将来形势如何,贵朝只能二者择其一,左右逢源只会自取灭亡。”

“公子高才,正中其的。”

“在下不解,既如此,阁下又为何优待于我,还托我在郑家之间牵桥搭线?”

平川会心一笑道:“林公子,若鄙人说,你同小女玉茂很像,你是否会诧异?”

“在下和玉茂小姐?阁下何出此言?”林统云惊奇道。

“小女茂玉,正如公子方才所见,确有其人,但在世间,尤其在这琉球岛上,却查无此人。林公子又何尝不是如此。鄙人面前的郑家使者林统云,真的存在于世吗?”

“大人之意,在下明白了。”林统云瞬间会意。琉球岛上无法招兵买马,却能提供武器弹药,即便物资无法立刻供给,也能从日本火速调配。

平川叮嘱道:“这些小买卖不必汇报给岛津,直接找鄙人商议即可。”

林统云谨慎地问道:“那是自然,只是恕在下多问一句,此事是否已得中山王应允?”

中山王,即琉球王尚贤。想要瞒着岛津氏暗中交易,就必须有中山王的庇护。平川点了点头,这回轮到林统云放声畅笑:“有趣、有趣!萨摩瞒着幕府在琉球盈利,原来琉球也瞒着萨摩在赚钱。”

“琉球是身不由己,求财赎身罢了。”

林统云似有所悟,回忆起当年在长崎,那些看似忙碌勤奋的人又何尝不是身不由己。在武士阶级窒息的统治之下,庶民只能靠金钱谋取一息尚存。以钱财换取自由,不是赎身又是什么?区别在于,庶民谋取的是自身的自由,平川谋取的是琉球的自由罢了。大明人的命运,不会比琉球人好到哪里去……

正如平川所言,留给郑家的时间不多了,这笔秘密交易迫在眉睫。

“事不宜迟。只不过,在下可不能像令千金那般躲在深闺之中,日本的大好江山还等着我去描绘。”

“悉听尊便。不过,切支丹禁令森严,即便像林公子这样的闲云野鹤之人,怕也不能来去自如。不妨使用我琉球的门路?”

“阁下有特别的门路?”

“正是。”平川自信道。

上一篇:提瓦特的探究者 下一篇:返回列表

同类小说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