嫡兄万福+番外(29)

作者:南朝寺 阅读记录

她已经好些日子没有见到父亲了。

但她也没有多问,换了衣裳去了外书房。

秦贯忠已经在等她来,这边见她到来,便露出了三分笑意,开口问她。

“恬恬可晓得鹤鸣书院?青州府最好的书院。要不要过去读书?”

他说完,看到小姑娘的眼睛忽的亮了起来。

第13章 药膳谱丢了

秦恬从没有上过私塾、书院,识字启蒙都是在诸城小院里面,母亲将她抱在腿上,一个字一个字亲自教的。

母亲读过很多书,认识许多字,她不会教秦恬去学闺中常见的《女诫》《女训》,反倒是让周叔寻来各式各样的书籍,由着秦恬自己去看。

她学的散而自由,但也没有什么体系,眼下要去书院读书了,反倒有些紧张。

那书院唤作鹤鸣书院,距离青州府城不远,不似外地前来求学的学子,青州城内学子,马车过去半个时辰就可到达,若是骑马过去,就更快了。

秦贯忠去了济南府的第二天,秦恬一早就起了身准备去书院,她不是喜好旁人瞩目的人,因而只穿了一件蜜合色的袄裙并米白色领口绣祥云纹半袖。

整个人看起来干净乖巧,周叔过来接秦恬时,都不由和软了目色。

“姑娘到了书院不必紧张,各家姑娘们自有先生单独授课,课业不紧,课间闲暇可交一二小友,也算是读书的乐趣了。”

本朝并无女子科举的先河,能来此书院读书的姑娘出身的家庭,也都是能数得上的人家。

秦恬暗暗点头。

不似从前和诸城李二姑娘相交小心翼翼,她有了正经的身份,也能坦诚与人相交。

鹤鸣书院极大,整个山头都为这座书院所有,房舍连绵看不见尽头。

半山腰上便有房舍鳞次栉比藏于松柏竹林之间,东半山是先生住所与客房,西半山则是学子住所,学子的房舍总是要挤一些,简陋一些,但吃住都在此处,并不用来回车马劳顿。

秦恬看着那西半山的学子宿舍,看得入了神。

老管事正要问一句,“姑娘看什么看得如此专注”,忽的听见姑娘问了他。

“周叔,我能不能也来此居住?”

这样,就不用住在秦家了。

秦恬不免心生希冀,但老管事却摇了头。

“那怎么行?一间宿舍院子都要住七八人,况都是些男子,哪里是姑娘能住的?”

说话间,正有几个学子三五成群地从宿舍里出来,或拿着书卷或提着笔墨,口中念念有词地论着什么,脚步轻快地往书院方向去了。

秦周瞧了瞧自家姑娘。

从前在诸城虽然不能远行,但是在城中转转也是行的,如今到了秦府,她反而被束在后宅之中,她性子本就不喜麻烦旁人,脚步更仿佛被禁在了朝云轩似得,更束缚,更孤单。

可秦恬到底是姑娘家,没办法与男学子同住。

秦恬自己也晓得,叹了口气,收回了目光。

到了鹤鸣书院,秦周递上名帖,便立刻有人引了他们去见山长。

山长须发皆白,未开口说话的时候,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了一样,但开口说话又如山间古松,仍然苍劲有力。

他先问了秦恬几句学问上的事,见小姑娘未及笄的年岁,虽然正经书目读的不精,但所识颇广,又在岐黄一道上另有专攻,甚是惊讶。

山长问完,捋着胡须点头,寻了一位先生过来,让那先生领着秦恬去了一间女学子的学堂。

这学堂约有十余人,年岁皆与秦恬相仿,有些年幼些十二三岁,也有一两个十六七岁模样的大姑娘,秦恬夹在中间并不出挑。

见新面孔前来,众人皆看了过来。

先生并未作过多解释,只是道,“这位是青州府秦指挥使家的姑娘,即日起便与各位一道进学了。”

话音落地,就让书童搬了个鸡翅木的长方桌放在了后面的空余处,同秦恬点了点头,就先行离去了。

方才他说完话,秦恬便能察觉众人落在她脸上的目光瞬时变化起来,从最初的好奇探问,一下子变得丰富不少。

秦指挥家中一向只有那位秦大公子秦慎一人,眼下突然来了一位十四五岁的小姑娘,这是何人,众人哪能不知?

况能把姑娘家送进鹤鸣书院读书的,皆是在青州附近有些势力的人家,他们的消息只怕比秦恬还灵通的多。

一些细细碎碎的声音从学堂各处而起,似入了夏的池塘一样,渐渐聒噪起来。

来之前,秦恬早已料到了,当下面上不露半分情绪,只如同听不见看不见一般,目不斜视地走向了自己的书桌。

她这般态度,令学堂里细碎的议论声霎时静了下来,众人目光飞快交错着,都没有再继续发出什么声音来。

同类小说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