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酝春再逢(46)

作者:拾月儿 阅读记录

“我有办法的,”他亲吻陈宜头发,“你等等我。”

陈宜捂住胸口,坐起身。

回鹘衣服脱得容易,穿也容易。她自顾自地穿好衣服,背对李存安,留给他冷情的背影。

“没有关系,”她束拢头发,整理衣裳,“都不重要。”

李存安觉察不对,皱眉等她说下去。

她轻笑,就着火堆搓手。

这么会功夫周遭空气都冷下来。

“我没想绑住你,你也千万别想绑住我。”

“我一定要回庐州的,不管你回不回去。不过,即使你不回来,我也会打扫干净你的房子。”

她系紧腰间的香囊,手指摩挲山楂娃娃,若有所思道:“也许像小媒婆那样也很好。”

拥有我们的孩子,也拥抱自己的梦想。

李存安决定不再跟她啰嗦。这人不爱听废话,只服实干。

清晨,阳光透过树叶,一缕一缕,有了形状。

陈宜伸出手掌,触摸阳光。

“走吧。”李存安牵她的手,身后是一同上山的卫兵。

昨夜疯了一夜,寨众睡得沉,都还没醒。只有泰宁和徐钧安站在寨口,遥遥挥手。泰宁的手中还拿着陈宜留的信。

“他们昨晚几时回来的,你看见没?”泰宁边挥手边问徐钧安。

“不知道,”徐钧安握住她的肩,“昨晚最后收拾篝火时,也没看见他们。”

“不过半夜好像听见声响,像是陈宜那屋开门的声音。”

石阶上的队伍渐渐远离,钻进暗道不见人影。

徐钧安和泰宁望向彼此,异口同声:“李存安昨晚在哪睡觉的?”

又一同自问自答:“陈宜屋里。”

两人仿佛发现不得了的秘密,捂住嘴唇笑出声。殊不知真相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刺激。

陈宜和李存安一行人策马,到达庭州,老远看见三位节度使大人站在城门口。

李存安瞥向燕笳,燕笳心虚低头。李存安没有责骂他,一句话都没有说。

“哎哟,小陈宜,好久不见。”硕方节度使常自成率先迎上来,“你来了怎么也不知会我。”

他张开双臂,轻拍陈宜双臂,凑近时瞥见陈宜脖子上的红印,不着痕迹地替陈宜整理衣领,遮住印记。

陈宜看他眼色,稍退半步,离他们远一点,行礼道:“民女拜见硕方节度使、河西节度使、范阳节度使,三位大人。”

这里除了范阳节度使都认得她。

李嗣行颔首问道:“找到泰宁公主了吗?”

李存安余光望见燕笳,面不改色答:“死了。”

李嗣行眯眼,正要发作之际,陈宜补充:“泰宁公主和贴身婢女遭遇突厥马贼。主仆二人为保清白,跳崖自尽。”

李嗣行脸色变化莫测,五官扭曲,好半天才说话:“我这儿媳妇还是个烈女。”

他说儿媳妇的时候狠瞪陈宜,意有所指。陈宜迎着他的目光,回望回去,不愠不怒。

几人打了照面,一道前往朔方节度使府邸。

三只老狐狸眼神交流。

公主因突厥身亡,正是好时机灭掉突厥。若除掉这个大昭的心腹大患,三人名望更盛,各地土匪豪强定来投靠。

至于朝廷,事关皇族脸面,也没有理由阻止。

泰宁公主死得真是时候!

只是如何能稳赢不败?几人余光扫过陈宜。

这个小姑娘可以一用。

第40章 不想压不用磨

常自成领几人进屋,亲卫通通守在连廊外头,不许人靠近。

“昔日回鹘投降,陈姑娘带回大昭百姓两百余名,当时我就说你是女中豪杰。”

常自成亲自给陈宜沏茶,陈宜就着他的手,说要自己来,常自成顺势就把茶壶给了陈宜。

陈宜吹开茶叶,轻抿一口,茶香充盈口鼻。

“民女当日为了保命才兵行险着,实则考虑不周,事成多靠运气罢了。”

“几位大人镇守边陲,常年与外藩缠磨争战,才是真豪杰。”

常自成把她架高,意欲让她帮着做事。陈宜三言两句,推脱能力不足,又反过来把三个老狐狸捧得高高的。

李存安望她,看似惊讶,“原来当日毒杀九姓,平回鹘之乱的竟是你?”

他嗔怪道:“女儿家净瞎逞能。”

说着,视线却投向常自成,提醒他还欠着陈宜人情。

转头,又给李嗣行递话,“阿爹不知,那回鹘人当真野蛮,儿子这回上山,差点被他们砍死。陈宜能得青眼,定饱经险阻。”

两个人你一搭我一语,还未说及谋划,先烘托回鹘人难以沟通。陈宜当年与回鹘人建立关系经历种种,如今若想得回鹘帮助,必少不了她。

李嗣行眼珠子一转,明白过来。陈宜的推脱是钓鱼的钩子,要他们三个老家伙主动提出需要帮助。

“丫头,”李嗣行开口,“你们有什么计划且说,不用故弄玄虚。”

“公主被突厥迫杀,正是时机举兵进剿突厥。”陈宜手指沾茶水,缓缓画出大昭、突厥、回鹘三国地图。

“突厥年谷不登,以掳掠为生,不光大昭,同回鹘也是冲突不断。年前,他们的马队刚刚洗劫了回鹘的古纳河部落,还活埋了他们的酋长。”

说话间,她指尖徘徊在突厥与回鹘的交界处。

“若我们先等等,回鹘先出兵抗击突厥了呢?”

水渍晕染,逐渐浑成一片。

“以回鹘兵力,扛不过三个月,”范阳节度使首先发话,“除非……有人支援。”

三只老狐狸互相看看。谁去支援?

若硕方、河西去支援,定要先与朝廷知会,否则不是谋反也要被安个谋反的帽子,等朝廷批文下来,时机怕早已延误。

范可耀划地称王,不用上呈报告,但只靠范阳军力,并不保险。

陈宜摇摇头,“只需支援他们月余,待他们完全没有疑心,我们再出兵,师出有名。”

水线自大昭、回鹘两侧晕向突厥,最后完全吞噬。

“声东击西,分进合击。”李存安喝茶,轻飘飘说道。

密闭的书房气温陡升,屋里的人口干舌燥。

节度使们低头抿茶,互相见貌辨色,都不吱声。

陈宜拿出手帕,干脆地擦去桌上水渍。偌大的版图顷刻消失。

三位节度使不自觉起身,互看对方,晓得失态,转而默默坐下,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。

陈宜笑,重新画出版图轮廓。

“待突厥被灭,”她用干燥的拇指擦掉突厥与大昭、回鹘的交界线,“这块土地该如何分剥?”

李存安配合出声:“自然谁打下来的归谁。”

三位节度使落茶,李嗣行率先表态:“泰宁公主回金州路上遇难,实为我河西道照顾不全。”

“我马上上奏圣上,举兵北征。”

说罢,就要挥臂行书。

“哎!”常自成按住他的胳膊,“事情发生在硕方境内,自然该老夫行文。”

合攻已成定案,日后论功行赏,分剐土地,策划上报之人定分得更多。

范可耀抱手,看他们争抢。

他的范阳紧靠回鹘和突厥两处,与回鹘联手引敌的任务必是他的。他与朝廷撕破脸,没人掣肘他与回鹘分羹突厥。

悠哉之际,范可耀瞥见陈宜和李存安眉目传情,想起一些旧事,走向两人。

“陈宜姑娘。”他躬身,礼节周到。

陈宜和李存安吓到,从椅子上跳起来,“范大人。”

范可耀踌躇问:“冒昧问陈姑娘,是否在流放路上救过一家五口?”

陈宜面目僵硬,思绪回到流放途中,一家五口因范阳事牵连,最后只一老一少活着到达金州。

“是她。”李存安替答,“途经靖远时,只剩爷孙两人。”

陈宜自觉愧疚,他们没度过那场肺病,她却活了下来。

“对不起,我并没有救下他们。”

“他们是病死的,”李存安微微侧身,挡在她面前,“要怪只能怪范大人亲戚多,没想起京城还有一家远房。”

同类小说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