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骨枯(152)

作者:吴若离 阅读记录

周青云重新抱回来,在她怀里嘀咕:“起猛了头晕,看不清,一定是看错了!”

黄大人自顾自迈进来,敲着手里的扇子揶揄:“怎么不说是天色不好?”

周青云哀嚎一声。

殷若回头请求:“黄大人,您请坐。我家大人眼疾犯了,容他先用个药,过会再说事。”

“请便。”

黄大人很不见外地挨着坐下,仔细打量两人。

一个撒娇打混喊哎哟,被喝一声,能老实片刻,过会又乱动,被掐住耳朵,总算安分了。

殷若帮他擦了脸,覆上素纱,不放心,留在槐树下等着。

里边两人低声说事,没一会,雀儿回来,被拦在院门口,殷若过去接她,一块去灶房。

雀儿见院子里多了许多生人,为难这饭菜怎么煮。

殷若回来商量,任丙拦了,换他进去问话。

小钦差请示过大钦差, 出来说:“黄大人留里边吃饭,不用特意置办,平常怎么弄就怎么弄。”

那就是羊肉锅。

这位黄大人平易近人,和他们一样坐矮板凳,围着炉子守着大锅一块吃。

在他们这,从来没有食不言一说,就着热饭热菜说事更通达。

千山说:“要组巡乡队缺人手,大人,我想明日就回去。”

“行,带上千里,叫他把家人也接来。”

林密先说了选乡官一事,接着说官学,想把炭安排起来。

周青云点头道:“大人抗冻,小孩子受不住冷,买不到那么多棉花,先把炭火烧起来,一屋四个盆,要带罩子,别烫着烧着了。家里艰难的,凭牌子到衙门里登记,把孩子留在这过夜,我请人来照看。”

周松问:“新抓回来的这些,安不安排床铺?”

“先做棺材,棺材做够了再弄铺板。那些改过自新,好好干活的,可以安排。”

黄大人忍不住插一嘴:“牢里的犯人也有铺?”

周青云很自在地答:“有啊,做得好的,不仅有床铺,还能回家,把工钱送回去,叫家里人安心。做工的做。”

“做什么工?”

“有什么做什么,这会女犯们赶工压棉片,缝制棉衣。男犯的活多,什么都干,这阵子忙木工,床也是他们做的。手艺一日比一日好,明儿我带你去看看。”

“行。”

周松报了一日花费,黄大人又有话说:“买猪买羊,又请道士又买香烛,迁这么多坟,怎么才花这么点?”

周松见周青云把这位当自己人,不藏私,掏出账簿翻到这一页,伸给他看。

周松接着算账:“湘平县的信到了,运粮的船后日到。长宁县的第二批牲畜也在那一日,同志县的干鱼还在收,要晚几日。”

“好。”

“没见识”的黄大人又要问:“库里不是有粮吗?日子还长着呢。”

有了钱就乱花,后边怎么办?

任丙怕他误会,抢着解释:“早前答应给登记在册的百姓补贴,去这些地方买,是怕把本地买空了,什么都要涨。一家要不了多少,一斤干鱼、两斤肉再加几斤粮,百来钱就能搞定,腊月再发下去,穷人家的过年菜就有了。”

周松跟道:“册上八百九十四户,一城的百姓,一百两就能办完。”

听着阵仗大,原来就一百两的事,黄大人讶然。

周青云自嘲道:“你看,收买人心,不需要花费多少。”

“不对,都要用到船来运粮了,怎么可能只这么些?”

周松暗嫌:这人怎么当的官?多半是家里捧出来的,这嫩皮细肉……

“这只是城里的数,乡间还有几万人口,都要扶助。”

周青云给黄大人舀上一勺羊肉,接道:“光靠这些接济,想要翻身立命,那是不可能的。等找着了矿洞,那里需要人手。这事要从长计议……”

黄大人收了他的孝敬,笑道:“有话就直说,我帮你跟上边说。”

“行!矿上死伤多,那是没把人当人看,我没挖过矿,想来也难。要是夜里能赶工,至少要分作三班,三班轮作,再安排大夫跟着,有伤有病及时看,天气不好就休养,这不跟在家做活是一样的?要是夜里停工,那就两班轮作。不单是这里,几个县都有寻不到生计的人,好好安排,先把人养活了。将来若是还有别的出路……”

后边这句只有黄大人听得懂,通关不是小事,他没办法轻易做出承诺,于是埋头吃肉,问:“这菜是谁煮的?”

周青云叫一声,雀儿出现在门口。他却不说饭菜,只说:“黄大人从京里来,顺路带回几个人,还带来个消息,说是周家人犯太岁,一个接一个地染上怪病。”

房家大老爷、二老爷贪赃枉法获罪,连累整个房家被查抄的消息,过几日有公文到,随之而来的,还有下令各地搜查管制寺庙、庵堂、道观的圣旨。这些事会昭告天下,不好提早透漏,因此只提周家的报应。

黄大人回头瞧她。

雀儿在外磕完头,无声退下。

周青云说:“她做事细致,干干净净。黄大人,好吃你就多吃点,食人间烟火,品人生滋味,美哉美哉!”

黄大人转回头,望着锅中咕噜咕噜的汤汁,笑道:“你说的没错。”

黄大人爱管事,周大人乐得把活都丢给他,悠闲养病。

刘教谕下台,黄训导升任教谕,兼管官学、县学。林密升做县丞,林拾一做典史,两人带队,跟着黄大人出门去接人。

周守备的得力副将亲自看守南城门,看着马车一辆一辆往回拉矿山上幸存的人。

城里的医馆药铺里塞满了人,黄大人带来的医官在县衙借地方看诊。

被迫做了半年的看灶婆,刘姨妈磨去了半条命。周常氏想等妹妹养好了再办儿女婚事,奈何其余人全着急。于是婚事紧锣密鼓操办起来,黄大人只能“闭关”一月,匆匆忙忙做完主婚人就走了。

大老爷、二老爷、四老爷同日娶亲,不仅派发喜钱喜饼,还请了戏班唱戏。

百姓跟着乐呵,结果才隔两日,就见周夫人和往常一样,拎着铁锁巡街,有活没活的人都跟在后边看稀奇。

有人按捺不住,特意到衙门外来打听是怎么回事,门子含糊说:“那是殷捕快。”

“不是被周大人娶回去了吗?”

“是啊。”

“怎么……”

“她是夫人,也是殷捕快,我们大人说了:别惹她,别惹事。”

“老夫人不管管?”

“这是公家的事,老夫人才不管呢。”

“哦哦。”

后来的后来,人家大着肚子照样当差。想要吵一嘴的人,远远听见那声“殷捕快来了”,立马闭嘴。

惹不起啊!

衙门当差的人,个个会搜证验尸,就连门子都有点本事在身上。铜狮神捕名声在外,常有信来要借人, 人手不足时,殷捕快不得不丢下孩子带队出门。铜狮有十几箱旧案要翻,大老爷带着娃在家过堂,小太爷才三四岁,就将惊堂木拍得有模有样。

同类小说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