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如此薄情(18)

作者:相吾 阅读记录

当真是晴天霹雳。

王灵璧红肿着眼,向王之玄道:“难道这世上只有他谢狁可以拒婚?他不娶,我就活该被丢给别人?他不想娶,我还不想嫁他谢家呢!”

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,也听得王之玄长叹不止,愁容满面。

马车过朱雀桥,就被一玉面郎君拦下,王之玄卷起帘子往外望去,见到的却是自家的弟弟王四郎。

王四郎不由分说就登上马来,先看王灵璧哭红的眼,心里一沉,又看向王玄之:“二兄,那谢狁当真便如此薄情寡义?”

王之玄知他平日与谢五郎最好,今番特意在此堵他,恐怕有避开父母为谢五郎说话之意,于是道:“谢五郎可好?”

王四郎跌足道:“好什么?二兄待在宫中不知,五郎在家中绝食三日了,我们都没有进宫见谢狁的资格,便只好日日盼着你能出来捎一句话。”

王之玄心一沉:“那郗六娘呢?”

王四郎道:“六娘是女眷,我不能时刻知道她的消息,只是前番约她兄长出来见面,听说也是闭门不出,整日以泪洗面。”

他说着就来气:“本来多好的一桩婚事,谢狁偏偏要搞成这样,我们王家的女儿就这般配不上他吗?”

王之玄想到谢狁说的那些话,沉默不语。

王灵璧在旁哭道:“我不要嫁谢五郎,回去我也绝食去。”

一时之间,当真是愁云罩车,哭声不止。

马进乌衣巷,王、谢二家对门建府,各占半侧街巷。

过此乌衣巷者瞻仰二府的厅殿楼阁,峥嵘轩峻,无一不艳羡,可现在王之玄看着整齐俨然的屋舍,只觉压抑。

及至入府,王灵璧见衔月亦步亦趋,顿时怒从胆边生,道:“谢狁算什么东西?你不会以为阿爹真的会听他一句话,就请出家法来治我吧?这是王家,不是谢府,不是谢狁可以撒野的地方。”

王灵璧双目狰狞,衔月却不急不躁,福身道:“见了王丞相,奴婢自有道理。”

王四郎听了也称奇,转头拉着兄长问:“什么情况?”

王之玄明白其中关节,却不欲多言:“休要理会此事。”

从前王家还能与谢家平起平坐,不过是北朝战乱,纷争不止,自顾不暇,所谓兵权掌在谢家手里,也不过是撑个场面,偶尔料理几个土匪而已,算不得什么。

可自从谢狁从政,他有意推行军政改革,改良适用商君之法,鼓励军功,又勤勉督促操练,培养亲兵,已养出一队只效忠他的虎师狼兵。

现在胡马欲窥江,能保护建邺以及世家那累重家产的只有谢狁的北府兵,王家还有什么底气和谢狁抗衡?

从前王之玄或许还不懂谢狁怎敢背弃祖命,自立自废二帝,现在他终于知道了,或许在谢狁改革军政时,就已经料到了今日之政局。

果不其然,王丞相于会客厅接待了衔月,听衔月陈完谢狁的命令,王丞相的脸色算不得好,那些憋屈气愤尽往王灵璧身上刮去,可他不能动怒。

他还要保全王家的脸面。

王丞相扶着把手,把椅把抓得留下了五指的汗腻痕迹后,方才道:“请家法。”

王灵璧不可置信:“阿爹?难道不是你们说,九岁孩童怎当天子?隆汉村妇怎配为公主?我不过重复了你们的话而已,为何要打我?”

“闭嘴!”王丞相暴喝,“我何时说过这样的话?”

王灵璧不服气:“你没说过?那为何那孩子进宫快满月了,还不给他行登基大典。”

王丞相道:“登基大典要择吉日,故而耽搁,眼下已经在筹备了,何况登基大典何等大事,自然要好生筹备,拖个月余是常事。由不得你借此造谣,怀疑你父忠心。”

他发了狠:“拖出去家法伺候。”

王四郎:“阿……”

王之玄抬手拦住了他,王四郎看了他一眼,突然觉得他陌生起来,记忆里最洒脱不羁的二兄,入宫了才几日,也变得满腹心事,忧心忡忡。

衔月屈膝,出去观家法了,王丞相疲惫地抬手:“四郎,你出去,我有话对你二兄说。”

王四郎看了眼王之玄,应命出去。

偌大的厅堂就剩了父子二人,王丞相看着自己的嫡次子,如玉如琢,风流俊逸,亦是个人物。

他苦笑道:“王家当真棋差一招,当年怎么偏偏把兵权让给了谢家。”

王之玄确知为何当时王家选了相权,原本南渡前,谢家就是世代从军,南都渡时也是由谢家的军队护着晋王南渡。

而且这一路南下,难免遇到胡马骚扰,等过了江,谢家的军队只剩下一些残兵。

那时候连晋王都不受南方士族待见,要想重新练出兵来,还要谢家自己出人出银。

王家自然不会想要军权。

而且王之玄在甘露殿几日,很清楚哪怕当初王家拿了军权,也练不出北府军。

要知道,不是有了军权就有北府军,而是因为谢狁在,所以才成就了北府军。

这世上可只有一个谢狁。

王丞相心里也清楚,因此只是叹息声便罢了,道:“你阿兄虽长你几岁,可是才情不如你,在名士中的威望也不如你,为父一向对你寄予厚望,你可知?”

王之玄道:“儿子明白阿爹苦心。”

王丞相道:“明白就好,你眼下还继续给陛下授课,但政事也不要荒废了,廷尉府还是要去当差的,以你眼下的名望,再干出一番政绩来,还是可以与谢狁平分秋色。”

王之玄心想,原来他在廷尉府当差。

王丞相又道:“你觉得隆汉如何?我的意思是,你尚主吧。”

王之玄错愕地看着王丞相。

王丞相冷笑:“听说皇帝最喜这个姐姐,也听说隆汉能为皇位诛杀伏皇后,可见姐弟之间的情感。现在谢狁已占了拥立的先机,我们绝不能再落后,何况皇帝不过九岁孩童,若我们不行动,便是在请谢狁摄政,往后我们还能拿什么与谢家抗衡。”

他的目光深深:“阿爹阿娘给了你一副好皮囊,你为人又谦和宽容,阿爹相信你能虏获隆汉的芳心。谢狁行事霸道,对皇权有碍,你再动之以理,不怕隆汉不点头。”

这回王之玄没有立刻答复王丞相。

*

李化吉赶了三天,终于把荷包绣好了。

她让衔月送去给谢狁,衔月却笑着道:“既是公主绣给大司马的,自然是要公主亲手奉上,才显公主孝心。”

连孝心这词都用出来了,还能让李化吉怎么办。

她只好亲自拿了荷包,前往甘露殿。

无论外面局势如何风云变幻,对于被困在深宫里的李化吉而言,这三日都是最平淡的三日,与过去的每一日都没有任何的差别。

因此在踏入甘露殿前,她没有料想到会从里面听到哭声。

“兄长,我求求你,我没有六娘会死的,六娘没有我也会死的。现在就是你不认这个婚约,王家都不敢多嘴,你何必非要我娶王灵璧?”

李化吉迟疑地站着,想要退出去,可谢家奴仍是相请的意思。

这时候,谢狁在里面问道:“谁在外面?”

李化吉不得不出声:“皇叔,是我。我来给皇叔送荷包,不想来得不巧,我给皇叔请罪。这荷包便交给谢灵,请他……”

“进来。”

李化吉不得不硬着头皮走进去。

这是她第二回 来甘露殿了,头回就给她留下致命的阴影,如若可能,她一生都不愿踏进来。

李化吉垂首,只盯着摆动的裙边,一眼都不多看。

谢狁此时对另外一人——应当是谢五郎道:“你素日玄谈,怎么把阴阳平衡的道理忘了。若贸然撕毁婚约,其他士族惶惶不安,物伤其类,届时大晋政坛必然动荡不安,因此要审之慎之。而现在,胡马欲窥江,山雨欲来,你不想着齐心协力,却先掀起内斗,你是嫌大晋国祚太长吗?”

同类小说推荐: